首页

冷柔踩踏

时间:2025-05-25 14:43:44 作者: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浏览量:33486

  新华社日本大阪5月22日电记者手记|在大阪世博会感受多彩中国

  新华社记者 杨光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互动屏等数字设备展示着中国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引来人们阵阵赞叹。

  世博会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向参观者呈现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丽中国,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该馆外立面以竹简为造型,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

  日本游客竹下先生说,自己名字里也有“竹”字,所以不惜排队一个多小时,也要进来看一下这座用“竹子”建成的中国馆。“竹子这类建材在日本非常少见,馆内展陈也非常精美,没有白来。”

  在中国馆一楼的“绿水青山”展区,厦门筼筜湖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修复等向世界讲述着一个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展现中国当代生态治理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日本游客山下先生说,一个个城市环境治理故事投影在一朵朵“花瓣”一样的大屏幕上,这样的表现形式很有视觉冲击力。

  “花瓣”旁的弧形交互屏上介绍着三江源、武夷山、海南热带雨林等中国国家公园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朱鹮、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体态特征、生存技能、分布情况等文字说明,公园面积、品种数量等直观数据吸引各国游客久久伫立。竹下说,中国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超乎想象,中国馆的精彩展示让他大开眼界。

  为突出互动性、体验感,交互屏上每个国家公园都配有一位可爱的动物形象大使,包括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金丝猴等。

  “快来看,大熊猫在这里,那里是老虎。”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父母一边忙着介绍,一边抱起孩子轻轻触摸彩色屏幕上的大熊猫宝宝、东北虎宝宝等。

  “歪头了!真可爱啊!”看到屏幕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宝宝,观众们不禁发出感叹;当圆乎乎的东北虎宝宝瞪大眼睛缓缓招手,观众也笑着向它挥手回应。在与虚拟动物的互动中,在悠悠青山、涓涓细流的画面里,游客们感受到中国多姿多彩的生态之美。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游客特雷弗斯说,这些动植物保护的展示内容很有意思,让人身临其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2日是大阪世博会“江苏周”活动最后一天,系列活动以“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与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高度契合。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无锡、苏州、盐城分别举办专题城市推介活动,多维度展示江苏绿色发展风采。

  生态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22日中午,在世博会中国馆,国家电网苏州供电公司发布展示了苏州碳普惠服务体系,向各国观众介绍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认证等一站式碳服务如何在产品制造、文体活动、组织机构运营等多类场景中落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塞尔维亚选手丹尼洛维奇夺得广网女单冠军

在平邑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园林环卫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张道夫看来,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与开放共享,不仅扩大了城市“含绿量”,还打通了城市绿色网络的“穴位”,“这是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管理方式转型与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双向奔赴”。

中国正能量:致敬自然守护者,点亮绿色未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朝鲜向韩国东部海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中方回应

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团结村,土地沙化,灌溉水紧缺。“菌草抗旱性强,既能固沙,也是非常优质的饲草料。”蹲在刚收割的菌草堆旁,灵武市郝家桥镇团结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治武掰着指头算账,“自从村里引进菌草,饲料再也不缺了,养牛利润空间大了,明年这牛圈还能再大一圈!”

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灾害已致36人死亡

发挥“大城资源、小城成本”优势,大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配套。今年启动建设的道路有31条,已完成项目招标23个,17个项目已进场施工,动工项目达74%。教育医疗方面,石门大沥初级中学、石门大沥小学建成启用,5间中小学扩建竣工,4间小学稳步建设。此外,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中心大沥”日渐清晰。

东西问|约翰·劳赫德:世界通力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之我见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费县人社局深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抓好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各项就业指标持续向好。2023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4人,开发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5610个。

相关资讯
第四届粤港澳大学生国际广告节在穗启动

2023年,双方稳住战线,转入重点试探,战事逐步演变为持久消耗的韧性比拼。乌克兰动员更庞大的兵力,获得了美北约更多的军事援助,6月开启大反攻,目标旨在将战线推进至亚速海沿岸,夺回战略重镇梅利托波尔与马里乌波尔,一举切断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陆地运输线,随后利用非对称战术遏制俄黑海舰队,海陆并进孤立克里米亚半岛。但由于俄军防守严密,经过近半年反攻,乌军在南部多条战线推进缓慢,平均只前进了不到20公里,切断俄军补给线的战略目标更是遥不可及。由于战况持久,伤亡日重,士气低落,乌军兵员短缺问题十分严峻。俄罗斯国防部长12月在国务会议上宣布,乌军伤亡已超过38万人。乌克兰虽一直没有公布伤亡具体数字,但总统泽连斯基2023年年末“考虑再征兵50万”的表态,从侧面印证了乌军的困境。进入2024年,俄乌军事对峙并无停歇之势。两国动用导弹、无人机对各自后方的城市、港口、码头、军工设施发动空袭,这也是自乌克兰年危机爆发以来,双方持续时间最长、频率最为密集的一轮相互大规模攻击,造成较大损失与人员伤亡,为本就阴云密布的俄乌局势更蒙上浓重阴影。

热门资讯